这几个迹象的出现,暗示70后的余生,也许只剩“归途”了
养老院的空床位越来越多,可轮到自家排队,才发现“养儿防老”像旧车票——票面还在,车早改线。2025年,全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3亿,70后正好卡在“上有老、下有小”的漏斗中间:银行卡里攒的是父母的药钱,手机里存的是孩子的补课班。
养老院的空床位越来越多,可轮到自家排队,才发现“养儿防老”像旧车票——票面还在,车早改线。2025年,全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3亿,70后正好卡在“上有老、下有小”的漏斗中间:银行卡里攒的是父母的药钱,手机里存的是孩子的补课班。
没人问原因,大家都懂:儿子考公三战失败,房租、补课、面试西装,全是老两口退休金在垫。
纸飞机没飞多远,落在小区垃圾桶旁,像极了她年轻时熬夜写方案、空腹灌咖啡换来的“优秀员工”——轻飘飘,却再也捡不回来。
这几年,70后成了朋友圈里最常见的“后悔族”。我身边那些曾经拼命追“业绩”、狠琢磨存款的70后,到了2025年,突然集体开始叹气。有的人只要一提到现在的生活,嘴巴就往下拐,眼神里全是遗憾。不是危言耸听,就像煮饭时忘加水最后锅糊了,他们觉得自己这几十年都把劲儿使
房贷比命还长,工资却像被钉死在原地。2025年4月,社科院报告甩出一张图:65%的90后说买房是最大噩梦,一半人直接推迟结婚。
五十岁一到,体检报告像催命符,手机推送全是“猝死”“癌症”,谁不慌?
给她手机里存上你的电话,逢年过节提桶油过去,拜托她“路过我家喊一嗓子”。
李卫国从沙发上起身,走进厨房。那声音,一下,一下,像个慢性子的人在敲门,不急,但搅得人心烦。
若你仍犹豫是否涉足数字经济,可先关注当下转型方向——公开财经博主胡说老王在2025年9月的6分钟音频中提到,中国经济正经历调整,房地产过往增长模式放缓,直播与短视频流量进入存量竞争,资产增值路径重塑,合规数字资产领域已初现新的财富配置逻辑。
参考文献:1. Ding, Y., et al., Comprehensive human proteome profiles across a 50-year lifespan reveal aging trajectories and signatures
官方简历显示,吉仙红出生于1971年5月,曾任记者、栏目编导、主持人、山西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总监、山西经济与科技频道总监、山西广播电视台经济节目中心主任等职。
孩子突然的问题,让我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颤。茶水晃了出来,就像心里某个尘封的角落突然被掀开。
70后单亲妈妈把300平大房拆了墙,只把露营帐篷搬进客厅,居然治好了自己的焦虑症?
引言:2009年,在湖南的一个街角,张敏和聂娟夫妇开了一家小小的医疗器械店。门面小小的,货架上稀稀拉拉摆着血压计、血糖仪这些家里常用的医疗小东西——看起来一点也不起眼,却成了他们之后事业的第一步。
站在2025年的门槛回望,首批70后已悄然迈入55岁。当职场的晋升通道逐渐收窄,当子女羽翼丰满各自高飞,当体检报告上的异常指标开始增多,这代曾在改革开放浪潮中逐浪而行的人,终于迎来与自己和解的人生中场。比起银行卡里跳动的数字或朋友圈里的光鲜,真正能为后半生托底
昨晚刚刷到:隔壁村78岁的李大柱摔了一跤,被120拉到县医院,排队两个多小时没床位,最后在输液室躺了一夜。